臺灣南亞芯片加盟
項目咨詢熱線
021-69178431
臺灣南亞芯片企業信息:
品牌名稱 | 臺灣南亞芯片 | 全國門店數 | 1501家 |
注冊資本 | 370萬元人民幣人民幣 | 成立日期 | 2015-01-20 |
登記狀態 | 存續 | 公司類型 | 有限責任公司 |
所屬省份 | 廣東 | 所屬城市 | 深圳市 |
所屬公司 | 南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| 官網網址 | |
公司地址 | 上海市嘉定區南翔鎮昌翔路158號 | ||
經營范圍 | 物聯網智能設備的研發和銷售; |
臺灣南亞芯片品牌介紹:
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4日,致力于DRAM(動態隨機存取內存)之研發、設計、制造與銷售,并在美國、歐洲、日本、大陸設立營銷點,其最大股東為臺塑集團之南亞塑料股份有限公司。
該公司資本額403億臺幣,員工人數約4000人,總公司位于華亞科技園區,生產基地為一座八吋晶圓廠及一座十二吋晶圓廠,分別位于桃園南崁及泰山南林園區。南亞科技多年來專注于研發及智慧財產權的建立,并已培養近800人的研發團隊。
在制程進度上,南亞科技的42納米制程技術已于2010年第四季開始量產,計劃于2011年中全數可轉換至42納米(不包含部份為利基型內存產品線所保留的產能),以2Gb DDR3芯片生產為主,將于下半年導入4Gb DDR3的產品。3X納米制程技術規劃將于今(2011)年第二季導入投片。南亞科技致力擁有自主技術及經營自有品牌,并持續強化高附加價值利基型(非標準型)內存戰線,期能進一步提升臺灣DRAM產業在國際的競爭力。
為提升技術力與競爭力,南亞科技于2008年4月與美國美光公司(Micron)簽訂10年共同研發合約,共同致力于先進制程技術,開發更高附加價值產品。南亞科技與美國美光公司(Micron)簽訂50納米以下制程技術共同開發合約,自2008年12月起共同分享華亞科技的產出。華亞科技已于2010年第四季完成50納米技術轉換,并達產能滿載每月13萬片之投片。華亞科技計劃于2011年第一季開始42納米量產,且于2011年年中完成絕大多數的產能轉換。此策略聯盟,與美光共同研發,同時在臺灣培養本土的研發人才,使技術在臺生根,以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。
經營理念
「技術生根,永續經營」
致力于先進技術與產品的開發。同時在臺灣培養本土的研發人才,使技術在臺灣生根,永續發展。
充分利用已開發完成的先進制程技術,提升產品的價值,達到求取最大獲利的目標。
經營目標
躋身成為世界一流DRAM內存及相關產品制造服務供貨商,以兩位數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為目標。
南亞科技除鞏固其在標準型內存市場市占率外,更積極經營利基型(非標準型)內存市場,包括服務器用內存、消費型內存及行動式內存(Mobile RAM)三大核心產品線的研發、生產及銷售。在服務器用內存及消費型內存領域已有優異成績表現,且行動式內存領域正逐漸茁壯。預期這些高附加價值產品在2011年占總營業額比重可提高至三成以上,可為南科銷售量帶來逐月成長,且期許2012年能挑戰營收過半的策略目標。非標準型內存利潤較高且市場穩定,屬高附加價值的產品,南科致力強化該內存戰線,期能進一步提升臺灣DRAM產業在國際的競爭力。
經營策略
秉持臺塑企業「追根究柢,實事求是」之經營理念,南科致力于擁有自主技術及經營自有品牌。
南科與美光采共同研發,目標在2012年達到自主研發目標。
南科長期經營自有品牌,品牌銷售占出貨量超過90% ,其中OEM客戶(如聯想、宏碁、華碩、 HP 、 Dell等)占75%,且在供貨商評比中名列前茅。
在臺灣設立制程技術研發中心,與技術伙伴美光同步研發,并以最先進的技術,于最大的生產基地量產,獲得最大利益。
技術發展
南亞科技認知技術發展為經營內存產業的命脈,于2008年4月與美國美光(Micron)簽訂50納米以下制程與產品共同開發合作,共同致力于先進制程與產品的開發。50納米世代正在導入生產中,42納米預計2010年下半年開始量產,30納米正在研發中。我們與美光公司共同研發,同時在臺灣培養本土的研發人才,使技術在臺灣生根,以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。
質量政策
南亞科技深知企業欲永續生存,須以顧客導向作為經營基礎。我們將不斷地投注于制程技術的提升,與借由有效的員工訓練,使文件、操作程序、原物料、制程環境、量測儀器、與制程控制等能趨于完整與一致,以求取更高的質量保證標準,提供更優質的服務。
「我們秉持追根究底、實事求是的精神,精益求精,以滿足客戶對產品質量、交期及服務的需求?!?---連日昌 總經理
質量承諾
提供滿足客戶對產品質量、交期及服務之需求為本公司對客戶之承諾與努力達成之目標,此一承諾與目標將依ISO 9001 及 ISO/TS 16949質量管理系統為最高指導原則及各部門作業之依據,透過全員參與使全體人員了解并貫徹實施質量政策
質量系統
為有效整合企業的組織、責任、程序、過程與資源等質量管理活動,作為達成既定政策及目標的手段,質量系統的建立,應滿足下列的功能發展:
質量系統能為公司員工(視各單位職能別)了解且有效運作。
提供滿足客戶的產品。
強調事前預防而非事后追查。